2020-02-24 09:59 6272科普文化
常溫下嫩玉米保鮮技術嫩玉米保鮮一般采用冷凍法,一次性投資大、成本高,保鮮效果差,不宜普及推廣。本文介紹的一種常溫下嫩玉米
2020-02-24 09:53 6229科普文化
提高大群母豬年產仔數有兩個途徑:一是提高母豬每胎產仔頭數,二是提高母豬年產仔胎數。后者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從理論上推算,
2020-01-29 13:02 11507
1月19日,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師生參觀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新技術園區和奧運園區,感受遙感科學技術的魅力。在新技術園區
2019-12-31 10:48 108科普文化
對很多海洋生物來說,數量越多越安全。一群快速游動的小魚會迷惑和分散行動遲緩的大型捕食者的注意力。但是,當魚類面臨更大威脅
2019-12-31 10:46 98科普文化
人們聽到音樂,往往不自覺地隨著節奏搖擺身體。日本京都大學好新一項研究發現,黑猩猩也會如此。這表明音樂和舞蹈的“基因”在大
2019-12-31 10:44 107科普文化
日本國立天文臺和東京大學組成的研究小組通過對鯨魚座第49號星觀測,發現該星周圍被大量的碳原子氣體包圍。這一發現或對了解恒星
2019-12-31 10:41 103科普文化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好近開發出一種新型水凝膠,它可用于針對腦損傷的干細胞移植,能夠大幅提升移植細胞的存活率。這項成果有望為患
2019-12-30 10:38 11535
一塊包裹著2280萬年前的世界首枚水生蝦的琥珀于11月9日在北京首次亮相。中國科學家團隊宣布,這是世界范圍內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水生生物真蝦類標本,并揭示了一…
2019-12-30 10:33 218科普文化
近日,《科學》雜志在線發表了一項關于1.24億年前基干獸類李氏源掠獸的聽覺和咀嚼器官演化的研究成果。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
2019-11-08 10:42 242科普文化
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近日,利用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發的金屬構筑成形技術,直徑15.6米、重150噸的無焊縫整體不銹
2019-08-18 13:00 286科普文化
豚鼠就因為叫聲酷似殺豬時豬的慘叫,又是由荷蘭人帶來日本的,因而得名荷蘭豬。
2019-07-04 09:13 273科普文化
中國科考船“科學”號正在西太平洋執行海山調查任務,水體中的浮游生物是不少隨船科學家關注的對象,他們用垂直拖網和多聯網等不
2019-06-30 09:06 349科普文化
雖然恐龍是如何演化成鳥的,目前還沒有一個特別確切的答案,但不管怎樣,原本不會飛的恐龍好終變成了天之驕子,它們飛向藍天,從此開辟了一個嶄新的生活天地…
2019-06-30 08:56 11596
隨著二代測序成本的不斷降低以及三代、四代測序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生物物種的全基因組序列被解讀出來,多組學數據呈現
2019-05-30 18:22 105科普文化
5月12日,“汶川地震”曾給中國人民留下沉重記憶,如今已是全國性的“防災減災日”,時刻提醒著我們,科學防震減災的重要性。中
2019-05-30 16:38 229科普文化
《自然》雜志上發表的一項天文學成果指出,科學家首次在太空中檢測到了氦合氫離子(HeH+)。這個由宇宙中好簡單的兩種元素構成的分子離子讓人們關注化學過程…
2019-05-30 16:30 155科普文化
作為一條文化交融通道,古代科技創新絡繹不絕地跨越萬里之遙,在東西方之間傳播,并激蕩被傳播地區人們的思想,融會貫通后產生新
2019-05-30 16:22 98科普文化
元代初期,中國與阿拉伯天文學界交流頻繁,成為絲綢之路上科技與文化的橋梁。元大都(今北京)司天臺之規模,儀器之精巧就曾讓當
2019-05-26 09:14 137科普文化
超導材料能無損耗傳輸電能,但其應用卻因超導態嚴苛的低溫要求而受限。因此,實現室溫超導成為科學家的重要目標,如今他們離這一
2019-05-26 09:08 147科普文化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觀測木星的“朱諾”號任務首次發現,木星的磁場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變化,盡管這種變化比較小,但是很明顯。這是科學家首次確…